企业内训、线上课堂、公开课制定服务流程
Service process for enterprise internal training, online classes and open classes
中供国培要闻

从奶茶店变质事件看:我们买的“品质”,到底藏着多少“看不见的漏洞”?

作者:中供国培点击:3


近日刷到#某网红奶茶店食材变质#的监控视频,凌晨2点,店员把冰箱里发黏的芒果丁偷偷倒进料桶,旁边还摆着过期3天的椰果罐。评论区200万条留言里,最扎心的是一位妈妈的话:“我每天给孩子买他家奶茶,以为‘品牌大=品质好’,结果居然是这样的‘安心’?

其实不止奶茶店,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是“品质陷阱”:

买的护肤品,宣传“无添加”,结果用了过敏,成分表却藏着“香精”;

网购的家电,页面写着“终身保修”,用了3个月就坏,客服却推三阻四;

甚至楼下的早餐店,标榜“现做包子”,其实是冻了一周的预制菜。

某电商平台2024年上半年数据显示:品质投诉占比高达42%,其中“虚假宣传”“食材变质”“功能虚标”是Top3问题。

我们花更多钱买“品牌”,买的是“放心”,可为什么“放心”反而成了“奢侈品”?

1.例:某家电品牌的“品质救赎”

去年,某知名家电品牌因“空调噪音超标”被集体投诉,股价下跌15%。后来他们做了3件事,成功挽回口碑:

原料端:把空调压缩机的供应商从5家精简到2家,要求每批原料都提供“噪音检测报告”;

生产端:在生产线安装“实时噪音监测系统”,每台空调出厂前要经过“12小时连续运行测试”;

用户端:推出“品质透明计划”,开放工厂让消费者参观,还在产品页面附上“每台空调的生产记录溯源码”。

结果,今年该品牌空调的复购率提升了40%,评论区里最多的话是:“终于敢放心买了。”

2.给消费者的“品质判断指南”

与其靠“运气”选产品,不如学会用这3个方法“主动验证”:

看“权威认证”:优先选有ISO 9001(品质管理体系)、3C(中国强制认证)、有机认证等标识的产品;

查“透明化程度”:有没有“溯源码”(比如食品的产地、生产时间)、“生产流程公开”(比如工厂直播、视频);

读“真实评价”:跳过“刷出来的好评”,看追评里的“长期使用反馈”(比如“用了半年没坏”“食材新鲜”)。

某奶茶店的变质事件,本质上是“品质意识”的缺失——当企业把“赚钱”放在“良心”前面,“品质”就成了口号。

但我们要相信:好的品质,从来都不会被埋没。就像那位妈妈说的:“我以后会更小心,选那些愿意‘把品质摊开给我看’的品牌。”其实,品质控制不是企业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的“选择权”——当我们拒绝“虚假宣传”,选择“透明品质”,就是在推动市场变得更靠谱。


相关标签: